科研動態
南院區再次確診一例伴中央顳區棘波的兒童良性癲癇(BECT)
自2017年10月份診斷兒童癲癇BECT一例后,南院區近期再次診斷BECT一例。患兒系女孩,10歲,于2018年3月6日下午在學校吃飯后1小時寫作業時突然出現抽搐,表現為雙側下肢不自主運動即出現抽搐發作雙手發麻,伴虛汗,無意識喪失,無口吐白沫,無頭痛,無惡心、嘔吐,無發熱,無大小便失禁,持續約半小時自行緩解。經完善相關檢查,臨床診斷癲癇,結合腦電圖結果右側Rolandic區放電,明確診斷為伴中央顳區棘波的兒童良性癲癇(BECT)。
伴中央顳區棘波的兒童良性癲癇(BECT):是兒童良性局灶性癲癇最常見的類型,發作表現為一側面部或口角短暫的運動發作,常伴軀體感覺癥狀,有常在夜間發作,約占兒童良性癲癇15%-24%,發病年齡為3-13歲,3-10歲為發病高峰,部分病人有遺傳傾向,男女患病比例為3:2,青春期前發作消失,EEG表現中央-顳區棘波。該患兒堂姐11歲夜間睡眠時抽搐1次,為首次發作,未明確診斷,13歲前抽搐2次,性質相同,14歲時后再無抽搐發作,考慮該患兒具有家族遺傳史。
BECT屬于兒童期癲癇綜合癥的一種,有臨床表現只能診斷為癲癇,只有結合腦電圖表現才能確診為BECT。
診斷方法:臨床表現+腦電圖Rolandic區放電即可診斷。
本例為我院第二例BECT的確診病歷,我院視頻腦電圖正在成功運用,進一步驗證腦電圖在癲癇診斷中的重要性。
自2017年8月26日至今開展視頻腦電圖檢查以來,我院已成功為100余名患兒行腦電圖檢查。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兒前往省級大型三甲醫院就診,緩解了看病難的問題,減輕了患兒家庭經濟負擔。同時填補了我市兒童腦電圖檢查的空白。(供稿:葉寶妮 李俊毅 鄧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