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態
我院婦產科首次成功施行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癌根治術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好發于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婦女。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已取代宮頸癌上升至第一位。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宮內膜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是子宮內膜癌發病的危險因素。早期診斷及早期手術是改善子宮內膜癌患者預后的關鍵。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只有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及部分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才考慮給予放射治療或藥物治療。
本周我院婦產科收住了一位子宮內膜癌患者,47歲,體重肥胖,因陰道大出血由急診科轉入。入院給予對癥治療,病情穩定后行宮腔鏡檢查及診刮術,病理確診為“子宮內膜樣腺癌”。根據病情,患者需要進一步行子宮內膜癌根治術,但面臨著兩方面問題:一是手術時間緊迫不容拖延;二是患者肥胖,開腹手術傷口易出現脂肪液化,難以愈合,淋巴清掃術對手術技巧要求較高,發生圍手術期及長期并發癥的可能性較大,若術中出血量多,術后淋巴水腫、淋巴囊腫、腸梗阻、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病率較高,手術風險較大。醫院告知家屬:多項研究表明,與開腹手術相比,微創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可減少失血量、住院天數、術后并發癥發病率等,建議行微創手術。
針對患者情況,王進勝主任組織全科討論,評估手術風險,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上報醫務科。在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并綜合患者具體病情后,對該患者實施了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癌根治手術(全子宮+雙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歷時2小時,手術順利完成,出血量100ml。術后多學科通力合作,患者順利度過術后危險期,逐漸康復。手術病理提示腫瘤累及淺肌層,宮旁、淋巴結無轉移,診斷為子宮內膜腺癌Ia期,后續無需放、化療。
這位患者的成功診治標志著我院婦科腫瘤微創治療水平再上新臺階,對于惡性腫瘤患者,治療難度體現在專病微創治療,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預后。腹腔鏡改善手術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與開腹手術比較能減少術中出血量,促進術后恢復,且能改善術后遠期命質量,是一種較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隨著人平均壽命的延長及疾病譜的變化,惡性腫瘤患者合并各種內外科疾病的情況越來越多,在圍手術期病情控制上帶來超出疾病本身的治療困難。基于多學科協作的腫瘤微創診治已不僅僅是技術挑戰與進階,更是面向患者圍手術期安全、疾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迫切需求。婦產科將進一步致力于更成熟的腫瘤微創技術、更多的病種覆蓋及更強的多學科綜合診治能力,以期為更多的婦科腫瘤患者帶來高質安全的診療服務!
下一篇: 我院普外科再次開展“日間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