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銅川市人民醫院健康教育宣傳(常見傳染病)
(十)猩紅熱
疾病概要:猩紅熱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也稱為化膿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后明顯脫屑。少數患者患病后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關節的損害。
臨床主要表現為:
①發熱:多為持續性,體溫可達39℃左右,可伴有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中毒癥狀。
②咽峽炎:表現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有膿性滲出液,頜下及頸淋巴結呈非化膿性炎癥改變。
③皮疹:皮疹是猩紅熱最顯著的癥狀。典型皮疹為均勻分布的彌漫充血性針尖大小的丘疹,壓之褪色,伴有癢感。皮疹一般于48小時達高峰,然后按出疹先后開始消退,2-3天內退盡。疹退后開始出現皮膚脫屑。近年來,由于患者很早使用抗菌素,干擾了疾病的自然發展,出現癥狀輕者多見,常僅有低熱、輕度咽痛等癥狀,皮疹、脫屑等癥狀較輕,但仍可引起變態反應性并發癥,損害心臟、腎及關節。
猩紅熱的預防保健措施:
① 本病流行時,兒童應避免到公共場所活動。
② 隔離患者 住院或家庭隔離至咽拭子培養3次陰性,且無化膿性并發癥出現,可解除隔離(自治療日起不少于7天)。咽拭子培養持續陽性者應延長隔離期。
③ 接觸者的處理 幼托機構發現猩紅熱患者時,應嚴密觀察接觸者(兒童及工作人員)7天。認真進行晨間檢查,有條件可做咽拭子培養。對可疑猩紅熱、咽峽炎患者及帶菌者,應給予隔離治療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