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華商報:吃火鍋辣椒嗆入氣道 未及時就醫 肺功能受損
吃火鍋辣椒嗆入氣管,沒有及時就醫導致肺功能下降;母親一轉身,8個大的嬰兒將耳墜吞入肚中,幸虧救治及時轉危為安,3個月寶寶吃“七珍丹”嗆入氣道,手術取出……近日,銅川市人民醫院和西安市兒童醫院收治了多名異物進入氣管或食管的患者。醫生提醒,異物進入氣管不可能自行排出,必須就醫。誤吞異物后,以催吐、吞咽饅頭、喝醋等“土方”排除的方法不可取。
案例1
吃火鍋時辣椒嗆入氣管
一周后就醫肺功能受影響
一周前,銅川的王女士吃火鍋時突發劇烈咳嗽伴氣短,當時并未在意。隨后,咳嗽和氣短的癥狀越來越嚴重,王女士趕緊前往銅川市人民醫院呼吸科就診。
根據王女士的癥狀,呼吸科醫生羅祥判斷是支氣管異物引起。隨后的CT也顯示,在王女士的左肺上葉,能清晰地看到有“軟組織塊”阻塞氣管管腔,但這個“軟組織塊”是什么卻看不清。
氣道異物為呼吸科急癥,如嵌頓到大氣道,會導致患者窒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如嵌頓時間太久,甚至可導致氣管穿孔致患者死亡。隨即王女士被緊急收住入院。
王女士氣管里的異物,醫生需要在支氣管鏡下操作,如果支氣管鏡探查下氣管里的情況嚴重,醫生甚至需要開胸取出異物。
征得家屬同意后,麻醉科和呼吸科大夫緊急為患者進行氣管鏡下異物取出手術。然而,因異物嵌頓太久,已與周圍組織黏連在一起,支氣管黏膜腫脹、肉芽組織增生,合并化膿性炎癥,最可怕的是,異物部分腐爛,已很難取出。
最終,經過多次嘗試,醫生取出了王女士氣管內的異物,原來是一個辣椒尖。在支氣管鏡下,可清晰看見王女士左肺上葉各段支氣管因長時間受到異物侵蝕,黏膜潰爛嚴重,表面出血較多,醫生給予鏡下止血治療。
對于王女士來說,雖然辣椒尖順利取出,但因氣道嗆入異物后時間過長,導致氣道黏膜病變嚴重,未來可能會并發支氣管進一步狹窄、甚至閉塞,反復出現的并發炎癥、胸悶氣短將成為常態,肺功能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醫生提醒:對于管腔異物,大多數人存在僥幸心理,期望能自行排出。“氣管異物根本不可能自行排出,必須就醫處理。”羅祥醫生介紹,氣道是外界氣體進出體內的必經之道,異物進入氣道后會堵塞呼吸通道,引起通氣障礙,導致窒息,嚴重者甚至會立即死亡。這是因為,呼吸通道堵塞后,氧氣不能吸入,二氧化碳不能排出,出現呼吸受阻,面色紫紺,失去知覺,如超過4分鐘就會危及生命,即使搶救成功,也常因腦部缺氧過久而導致失語、智力障礙、癱瘓等后遺癥;如超過10分鐘,腦部損傷幾乎不可恢復。
羅祥表示,成人由于有健全的咀嚼功能及喉反射功能,一般不會出現氣管支氣管內異物。導致成人氣管支氣管異物的原因包括不良進食方式,如進食時大聲說話、談笑、狼吞虎咽等;工作中將釘子、鋼珠等異物含在口內導致誤吸;在睡眠或昏迷時將嘔吐物或假牙等吸入氣道。因此,氣管嗆入異物,一定要立刻就醫。
和氣管異物不同的是,食管異物留給患者的就醫時間相對充裕一些,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擅自采取錯誤的方式自行解決,如采用催吐、吞咽饅頭、喝醋等各種“土方”排除異物,這些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案例2
帶鉤耳墜被8個月男嬰吞下
及時就醫轉危為安
無獨有偶,王女士就診的當天,銅川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也迎來了一位8個月大的男嬰患者。
原來,早上7點,8個月大的豆豆在床上爬著玩,母親張女士一個轉身的功夫,床頭柜上的耳墜就不見了,看著一旁咳個不停豆豆,張女士嚇出一身冷汗。她趕緊用將手指伸到豆豆的嗓子眼催吐,豆豆吐出來的只有早上喝過的奶。張女士越想越害怕,趕緊抱著豆豆去醫院。
“大夫大夫,我兒子吞了我的耳墜!我的耳墜底下是個大菠蘿形狀,上面是個鉤子……”張女士焦急地介紹著豆豆的情況。豆豆的胸片顯示:胸廓處金屬異物,考慮到金屬異物的形狀尖銳,隨時會發生消化道穿孔、出血、感染等危急情況,必須立刻手術取出。
當即,主管醫生曹娟聯系麻醉科安排急診手術。因豆豆年紀太小,醫生只能先給豆豆進行全身麻醉,再進行食管異物取出術。
胃鏡下,一個3厘米長的菠蘿耳墜,緊緊卡在豆豆的食道入口。考慮到豆豆管腔狹小,管壁薄,為了避免造成二次損傷,大夫不斷調整鏡身,尋找合適的位置。最終,夾住耳墜的掛鉤,將耳墜順利取出。
一個半小時后,豆豆蘇醒,好奇地看著周圍的一切,這時,大家才松了一口氣。當天下午,豆豆就能夠喝奶,沒有哭鬧煩躁嗆咳等不適,經過一天的觀察治療后出院。
醫生提醒:曹娟醫生表示,催吐不僅會導致胃內容物或異物反流誤吸,而且容易造成窒息,尤其是嬰幼兒,劇烈的惡心嘔吐還可能導致異物移位、卡得更深。如果發現孩子或成人誤吞異物,尚未發生嗆咳、呼吸困難、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現,先不必過分緊張,不要想方設法在家“折騰”,應立即停止進食,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出現嚴重并發癥。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吞食異物病史隱匿,出現這些體征和癥狀需要警惕:吞咽困難、嘔吐、流口水、咳嗽、呼吸困難、拒食,其他癥狀包括哭鬧或煩躁、痰中帶血、異物感,或咽喉、頸部、胸部、腹部疼痛。如果患兒出現發熱、發育停滯、反復的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說明異物出現穿孔或病情進一步加重,必須立即就醫。
案例3
嬰兒吃“七珍丹”嗆入氣道
小藥丸也會惹大麻煩
近日,西安市兒童醫院呼吸一科收治一名僅3個月診斷為呼吸道異物的患兒。3個月的寶寶小龍(化名),以“異物嗆入14小時”就診,患兒呼吸急促、發熱,陣發性咳嗽明顯,CT檢查右肺下葉阻塞性肺氣腫。
醫護人員立即為患兒實施支氣管鏡檢查,鏡下可見右肺中下葉分泌物較多,有黃褐色泥膏樣異物。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是七珍丹!患兒家長回憶說,14小時前喂食七珍丹藥丸時,患兒出現過嗆咳。
最終,患兒順利完成支氣管異物取出術。經過積極治療,小龍體溫正常,精神好,順利出院。
醫生提醒:氣管支氣管異物是兒童時期常見的急重癥之一,據文獻報道,異物吸入占0~3歲兒童死亡原因的7%,占1歲以下因意外傷害死亡的40%,家長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
1~3歲兒童是氣道異物的好發年齡,異物以花生、瓜子、核桃、其他堅果類更常見,年齡較大兒童以筆帽最常見。3歲以內兒童避免食用花生、瓜子、核桃等不易嚼碎的食物,家長應教育孩子口中有食物時不跑不鬧不哭不笑,較大兒童不要口中含物,對不良習慣要堅決制止。
近年來,1歲內嬰幼兒呼吸道異物不時出現,甚至發生在半歲內無輔食添加的小嬰兒,其中以嗆入藥丸更常見。小嬰兒吞咽協調功能和喉的保護功能不完善,如果強硬喂食很容易發生嗆咳。相當一部分寶爸寶媽認為孩子有“積食”“消化不良”“易驚”等問題,習慣性給孩子間斷性喂服藥丸。醫生建議半歲內小嬰兒用藥一定要征求醫生意見,查明病因后針對性用藥。小嬰兒喂藥一定掌握正確喂養方法,切不可強硬入嘴。 華商報記者 田怡心 李琳
原文刊發于:華商報2020年7月7日 A04版
原文鏈接:http://ehsb.hspress.net/shtml/hsb/20200707/659526.shtml
- 標簽:
- 消化內科
2月24日,我院在南院行政四樓會議室召開了2023年度醫療技術管理委員會暨醫學倫理管理委員會會議,副院長王有恒、郭春麗、總藥師陳云俠、委員會成員及南北院區臨床、醫技科室負責人共計50余人參會,會議由副院長譚峰主持。 醫務科主任吳慧鋒匯報… 詳細>>
銅川市人民醫院北院區通訊錄北院行政部門通訊錄 黨 辦 2159801院 辦 2158913工 會 2158005人事科 2159805 綜合考辦 2158893計財科 2159808會計室 2159806科教科 2159832 醫務科1 2159807醫務科2 2158996護理部 2159802大護士辦 2158896 質控科 2158390監察室 … 詳細>>
1月23日上午,銅川整合醫學-消化道腫瘤篩查(試點)工作籌備會在南院區行政四樓會議室召開,會議由院黨委書記劉峰主持。市衛健委副主任靳康鵬出席并講話,院長支小衛、副院長鮑延琪、耀州區衛健局局長陰鵬、小丘衛生院院長楊昭榮及相關職能、臨床、醫技… 詳細>>
各科室: 近年來,在推動健康銅川建設和全國精神文明單位創建中,我院廣大護理工作者積極行動,采取有效措施,扎實推動精神文明單位創建和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深入開展,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中,廣大護理工作者臨危不懼、連續奮戰,忠誠地履行… 詳細>>
2月19日上午,在南院區行政四樓會議室舉行了銅川市癌癥防治中心消化道早癌篩查基地揭牌儀式暨學術會議,會議邀請市政協副主席、市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侯小洲、市衛健委副主任靳康鵬、西安交大二附院消化科主任王進海、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