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聞
年輕的媽媽骨折,居然是骨質疏松癥惹的禍!
近期內分泌科收了一個32歲女性患者,產后4月余,哺乳期間出現了腰背酸痛,按摩身體時居然發生胸6、10、11椎體壓縮骨折,查骨密度Z:—4.8,提示重度骨質疏松癥! 啥?骨質疏松?
內分泌科劉新瓊主任說:這個有可能是妊娠哺乳相關骨質疏松癥。雖然最后完善相關檢查確實驗證了主任的猜測,但我們的諸多疑惑也紛至沓來。
以往的觀念認為,骨質疏松是老年性疾病,尤其是絕經后女性,怎么年輕人也會有,妊娠哺乳相關骨質疏松癥到底是個什么???發病的機制又是什么?如何治療,預后怎么樣?帶著這些疑問,今天咱們就一起聊聊它。
妊娠哺乳相關性骨質疏松癥「PLO」是指妊娠晚期到產后 18 個月,尤其是妊娠后 3 個月、哺乳前半年內所診斷的骨質疏松癥。1955 年,Nordin 等報道了第一例妊娠相關骨質疏松癥,隨后相繼有 PLO 及脆性骨折的病例被報道,截至2020 年 3 月,全世界正式報道約 230 例,國內已正式報道 28 例。文獻報道 PLO 的發病率為 0.0004%,由于 PLO 的罕見性致臨床醫師對其認識不足,發病率可能遠高于文獻所報道。
發病機制,了解一下
目前 PLO 的病理生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妊娠、哺乳狀態、產后奶水充足、鈣及維生素 D 攝入不足、遺傳因素、低體重等相關。
妊娠期機制
每個胎兒的骨骼中平均有 30 g 鈣,其中約 80% 的鈣在妊娠晚期從母體中獲得,在懷孕期間,孕婦需要通過腸道加倍鈣吸收以滿足胎兒及母體對鈣的需求,如果母親攝入的鈣不足,不能滿足母親和胎兒的綜合需求,母親的機體則會通過甲狀旁腺激素相關肽 (PTHrP) 刺激骨骼吸收,動員骨鈣入血。另外,PLO 也可累及髂骨,妊娠晚期胎頭入盆后,壓迫閉孔神經導致支配髂骨的神經營養障礙從而產生相應的骨質營養障礙,最終導致髂骨疼痛或骨折。再者,妊娠晚期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影響腸黏膜對 1,25(OH)?D? 的反應,同樣誘發骨質疏松。
哺乳期機制
哺乳早期催乳素「PRL」增高,抑制卵巢功能及月經復潮,血雌激素降低可能導致骨轉換增加導致骨質疏松;另外,哺乳期乳腺會產生大量 PTHrP,其釋放入血發揮與甲狀旁腺激素相似的作用引起骨吸收增加;吸吮、高水平泌乳素、低雌激素都會刺激乳腺組織產生更多的 PTHrP,在高水平 PTHrP 的主導作用和低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促進骨鈣入血導致骨量的快速丟失。
臨床表現很有特點
典型的 PLO 患者常在第一次妊娠發病,平均發病年齡 31 歲、平均哺乳時間 4 個月,產后 1~1.5 個月發生骨折,多數患者為多發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出現嚴重的背痛、身高縮短及活動障礙,嚴重降低生活質量,并升高后續骨折的風險 。
如何診斷?是否有標準?
目前 PLO 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當前的研究認為,在妊娠晚期或產后 18 個月內發生脆性骨折,DXA 提示腰椎、股骨頸、全髖骨密度 Z 值 ≤ -2.0,除外其他代謝性骨病及繼發性骨質疏松,可考慮診斷為 PLO。
如何治療?預后如何?
診斷后立即停止哺乳,避免負重,增加日照,注意休息;同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 D,鈣攝入量應達到 1200 mg/d,維生素 D 的攝入應使血清 25 羥維生素水平至少大于 50 nmol/L。
在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方面,已有病例報告使用活性維生素 D、雙膦酸鹽、降鈣素、鍶鹽、特立帕肽及狄諾塞麥等藥物對 PLO 治療有效。多數預后良好,但要長期隨訪,個別報道該疾病造成了嚴重的生理缺陷和精神問題。
最后小結
學習了 PLO,我們以往的觀念就應該有所改變,骨質疏松不僅僅發生在老年人,年輕人也會出現,尤其是妊娠晚期和產后哺乳的媽媽,如出現腰背酸痛癥狀不要硬扛,一定要來醫院查明病因。同時臨床醫生要仔細對此類患者進行查體和問診,防止漏診及誤治,以提高對 PLO 的診斷及治療。
- 標簽:
- 劉新瓊
上一篇: 守護生命 醫務工作者的堅守
下一篇: 24歲小伙 千里尋醫